
灣北二期實施淺層固化新技術 廢棄土可不再外運 且承載力可提高十倍
“芝麻糊”變成“硬殼層”
來源:交通旅游導報 記者 岑琴 通訊員 浦天明
嘉興嘉善是省內有名的水鄉,河網密布,魚塘眾多。杭州灣跨海大橋北接線二期工程的6標正在這里建設路基,一條長年沒有清淤的老河道橫穿而過,兩、三米厚的淤泥像芝麻糊一樣堆積著……
按過去傳統的路基建設方法,這些淤泥將作為廢土被運往周邊找地方堆積,開挖后的地方再回填路基材料。而現在,一種新型的淺層固化技術在這里實驗成功。
“一萬多立方米的淤泥已就地由“芝麻糊”固化為堅硬的‘硬殼’,24小時后就可以把沉重的挖掘機開上去,28天后可以進入填路基階段,最終強度比普通泥土承載力還高十倍!”來自河海大學的高士虎博士告訴記者,應合作需要,他們博士后團體已經在項目部蹲點好幾個月了。
他指著河道告訴記者,這些流動狀的淤泥就算有地方堆,也沒有多少用處,就是廢棄土的一種。“淺層固化”新技術是省交通運輸廳“廢棄土利用”的科研項目,設備的關鍵技術是從芬蘭引進的,成功推廣之后適用于淤泥、污染土等各種廢棄土。
記者看到,淺層固化設備看上去并不起眼,形似普通的挖掘機,只是把挖頭部分換成了一根長長的管筒,再加一個圓形的強力攪拌頭。系統把由水泥、礦粉微粒、少量穩定劑等材料制成的固化劑打入表層軟土,可實現快速固化施工,無需分層。有些常規路段直接可以用淺層固化的方式作為軟土地基處理;橋頭涵洞等對軟土地基處理較好的地段再用淺層固化和傳統方法相結合進行處理。
去年11月30日,項目部開始在15米、750平方米的淤泥段上做試驗。3臺設備每天加班加點可以固化一千方左右的淤泥,十幾天后實驗結果良好,開始在項目部8至10萬立方米的廢棄土上推廣。
預計到2017年3月初,項目部可完成廢土固化的科研項目,這個項目的實施,除了不占用土地,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環境破壞,減少礦石宕渣的采購,增強軟土地基的處理強度外,還將節約10%以上的經費,并從軟土路基常規的半年施工期縮短為38天。該項目的實施成功,將為長三角綠色交通建設和軟土路基的處理帶來重大利好。